香港善别辅导员:对丧亲者说节哀顺变或并不恰当

作者:春姑娘 2013-04-03

 中新网4月1日电 据香港《明报》报道,有香港资深善别辅导员(为丧亲者提供辅导的社会工作者)说,“节哀顺变”这些丧亲者最常听到的安慰语不一定能真正予以安慰,建议不要为生者的哀伤设时限,而是顺应他们的情绪及行为,让他们顺其自然复元。


 有超过6年善别辅导经验的善宁会谭雅士杜佩珍安家舍服务中心总监曾国娴表示,常人多以节哀顺变、不要难过等说话安慰,或刻意带丧亲者到处游玩等,某程度上否定了当事人的悲伤情绪,“想人快点好转”,但此举未必能够有效令人走出伤痛。


 她解释,不同人面对丧失挚亲,会因自身经验有不同程度的情绪,如哀伤、焦虑等,该段迷惘时期短则数月,长则逾10年,因此建议安慰者勿“为哀伤设时限”,让哀伤者自行复原,其间多陪伴及聆听等。她说,女强人及管理者等平日习惯以坚强面目示人,丧亲时更难面对负面情绪。


 善宁会每年接收约300个需接受善别辅导的个案,包括亲友病逝、自杀、意外或灾难等的家属。最近一个月,该中心接到首宗南丫海难遇难者家属的个案,该名年逾六旬的母亲,么子及孙儿皆于海难中不幸去世,由于失去亲手照顾的孙儿,婆婆至今仍难接受事实。


 善宁会获赛马会资助1.2亿元港币,于沙田亚公角兴建亚洲首间以家居模式设计的宁养中心,并提供住宿服务,计划于2015年落成,让临终病人与家人共度最后日子。曾姑娘说,若能给予更多时间让临终病人与家人相处,可暂时纾缓家人情绪,在病人去世后较易走出伤痛。 


 哀伤反应测试:人生难免会经历丧失,但他/她的离去是否让你倍感思念,悲伤、内疚?当不再拼命向外寻找逝者,我们才能发现原来逝者一直在我们内心丰富着我们的生命。 希望有丧亲经历的朋友帮忙填写这份问卷,您的体验将帮助更多无法从哀伤中回归正常生活轨道的人们,感谢您! 点击测试:http://www.sojump.com/jq/2171734.aspx


 这是一项中美合作的临床心理学研究,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和哈佛大学医学院共同开展,项目名称为“延长哀伤的跨文化研究”。本项研究的结果将代表中国的情况进入国际诊断数据库,您提数据非常有意义,先谢谢您。


更多相关信息:

    老人清明扫墓要有亲人陪伴

    老人清明易抑郁 家人关怀最关键


 (更新于:2013年4月3日)

 (采稿:小如 编辑:麦兜、王芯 审核:小如)


来源:春风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