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丨法律为盾,绘本为桥!为宝安儿童性安全教育师资培育注入专业力量

作者:春姑娘 2025-10-15

图片
图片
图片

法律为盾

绘本为桥

项目简介

    春风快乐成长计划——宝安区儿童性安全教育师资培育项目,由深圳市宝安区慈善会主办,深圳市春风应激干预服务中心承办,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深圳市宝安日报社、深圳市宝安区融媒体中心协办。

    本项目通过儿童性安全教育理论/实操培训、戏剧理论学习及实践、示范课堂学习、小组磨课、试讲考核、公益服务等环节,提升学员对于儿童性安全教育的认识,使之成为保护儿童性安全的重要力量。项目培育的师资力量能够面向学校和社区开展多样化的性安全教育活动,包括性安全教育课堂、绘本剧展演、社区科普等方式,解决儿童性侵害频发的社会问题,改善区域内的儿童安全环境。




培训回顾

     2025年10月12日,由宝安区慈善会主办,深圳市春风应激干预服务中心承办,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宝安日报社、宝安区融媒体中心协办的“春风快乐成长计划——宝安区儿童性安全教育师资培育项目”以线上形式如期开展第三次培训。本次培训围绕“儿童性安全相关法规”“绘本中的性教育”“亲职性教育的家庭教育实操”三大主题展开,开启了一场兼具专业性与温度的学习之旅。



以法为盾,

筑牢儿童保护防线

     本次课程的上午场,由深圳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学研究会秘书长、深圳市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检察员、全国未成年人检察人才库成员龚江主讲。拥有22年司法一线经验的龚江老师,从法官到检察官始终深耕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领域,他不仅推动创建了全国首个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委员会,更参与制定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圳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保护标准体系,其专业视角为课程注入了权威力量。

     课程中,龚老师系统梳理了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体系:从《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统领性法律,到《家庭教育促进法》《民法典》等一般法律,再到《强制报告制度》等行政法规,让学员们清晰掌握了儿童保护的“法律工具箱”。其中两大法律要点尤为引人关注:《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条明确的“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为处理复杂伦理困境提供了核心准则,确保每一项决策都以儿童利益为首要考量;《民法典》第191条规定的“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诉讼时效,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起计算”,打破了时间限制,让成年后追责成为可能,为受害者撑起了“迟到的正义”保护伞。


     此外,龚老师还深入探讨了儿童保护的实践痛点:从强制报告制度的“刚柔并济”执行(既要明确法律义务,也要做好家庭情绪安抚),到家庭教育分级干预机制的构建,再到“一站式保护模式”对被侵害未成年人的二次伤害防范,每一个案例、每一项建议都紧扣实际,让学员们深刻理解了“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儿童保护的兜底防线”。

图片




以绘本为桥,

让性教育温柔落地

     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分会委员、中国家庭教育家庭文化专委会委员、深圳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非暴力沟通专业委员会委员、春风性安全教育讲师团中级讲师孙英武老师以“绘本中的性教育”为主题,用生动的案例和实用的方法,让抽象的性教育变得可触可感。孙老师指出,尽管游戏、示范、讲授都是性教育的有效形式,但绘本凭借其独特优势,成为儿童性教育的“最佳搭档”——它既能促进孩子语言与认知发展,培养专注力与耐心,更能在亲子共读中激发情感共鸣,搭建起家庭性教育的沟通桥梁。随后,她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多年实践整理的“性教育绘本分类清单”,涵盖性别意识萌芽、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出生教育、身体探索及青春期读本五大主题,为学员们提供了可直接应用的“教学素材库”。

     课程中,孙老师特意选取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绘本,引导大家进行识别与思考:第一种是专业的性教育绘本,这类绘本目标明确、内容聚焦,为孩子们提供了系统且准确的性教育知识。第二种是含有性教育内容,或者归属于生命教育范畴的绘本。这类绘本里,性教育内容并非直观显眼,但却巧妙融入其中。它可能通过讲述生命历程、情感交流等,潜移默化地传递性教育理念,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我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第三种则是打着性教育旗号,内容却存在很大争议的绘本。这类绘本往往宣传声势浩大,但实际内容可能偏离性教育本质,甚至包含不恰当、不科学的观点,容易对受众产生误导。基于此,孙老师强调,选绘本务必用心谨慎,切勿拿来即讲。应挑市面评价好且自己认可的,选前要明确受众所需,深入思考、反复确认。这要求讲师有丰富的价值观与人生哲学储备,精准把握内涵、传递正解。


     此外,孙老师还带领学员们深度研读了绘本《好好爱我的花》。这是一本老少皆宜的佳作,它不仅仅是在讲述爱,更蕴含着丰富的人际相处之道、人的自我成长历程,以及良好关系中彼此滋养的智慧。书中“如果你是石头,便应当做磁石,如果你是植物,便应当做玫瑰,如果你是人,便应当做恋人”这样的结语,极具启发性,能引发人们诸多思考,带来深远影响。而它,同样也是一本优秀的性教育绘本,以独特而温和的方式,引导读者理解爱与情感,人与人的相处之道以及人自我成长的探索。

     更具互动性的是,孙老师结合视频案例(小学生性骚扰事件)引导小组讨论,从受害者应对方式、旁观者责任,到学校与家庭的协同防范,让学员们在思维碰撞中掌握了“如何用绘本讲透敏感话题”“如何在情境中引导孩子理解性教育”的实用技巧。


     在“亲职性教育的家庭教育实操环节,孙英武老师提出了一个核心观点:“亲职教育的本质是价值观的传递,家长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教养哲学与性教育哲学’。”她指出,现实中家长无需“持证上岗”,但教育恰恰藏在日常的细节里——是选择“尊重”还是“控制”,是“倾听”还是“命令”,是营造“安全”还是“恐惧”的家庭氛围,这些选择直接塑造了孩子的人格“脊梁”。她鼓励学员们将这一理念传递给家长,让家庭成为儿童性教育的第一课堂。



刷新认知,收获满满


学员心声:

     “原本以为性安全教育只是教孩子‘如何保护自己’,听完这堂课才发现,它涵盖了法律、绘本、家庭教育多个维度,内容远比想象中丰富!”课程结束后,有学员这样感慨。还有学员特别提到孙英武老师的观点:“性教育的根本是价值观与态度的教育”,这句话点醒了我——今后挑选绘本、设计课程,首先要想清楚‘我想传递给孩子什么’,这才是教育的核心。”


     儿童保护不是孤军奋战,而是需要每一位教育者、法律工作者、家长的协同努力。此次培训,既为学员们补足了法律知识的“硬实力”,也赋予了他们用绘本开展教育的“软技巧”。相信这些学员将带着所学,把法律的严谨与绘本的温度融入日常教学,为宝安儿童筑起一道兼具“安全感”与“幸福感”的成长防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保护与关爱中,自信、健康地长大。


学员线上学习照片




学员反馈

向上滑动阅览


      今天的培训结束了,但心里的触动和收获却久久不散。真想好好说声谢谢,谢谢“春风”的邀请,让我们能接触到这么前沿又实用的知识,更要感谢龚老师和孙老师,毫无保留地把他们的智慧和经验分享给我们。

      两位老师的分享,真的让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龚老师从整个社会和体系的层面,讲解了怎么为孩子们构建一个更安全的环境。我更深刻的理解了,儿童保护不是一个个孤立的案件处理,而是一个需要全社会联动的生态系统。这让我反思自己在工作中,是不是可以做得更体系化一些,多去链接资源,和不同领域的伙伴更紧密地协作,让保护的力量真正形成一张网。

      特别感动的是,龚老师嗓子都哑了,还坚持为我们授课,这份敬业精神让我由衷敬佩。

      而孙老师的课则像一股温暖的泉水,流进了心里。她不仅慷慨地延长了时间,更是手把手地教会我们,如何用绘本这样美好的工具,去进行自然而有效的性教育。我学到了,性教育不是刻板的说教,它其实是亲职教育中关于“爱与生命”最自然的一部分。更加肯定了在家庭里,最重要的是在孩子心中种下尊重、界限和自我的种子。

      总而言之,今天既是充电,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给了我宏观的视角,也给了我微观的“工具”。未来,我会带着这份收获,在自己的岗位上更坚定地走下去,为了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安全、健康地成长,尽自己的一份力。再次感谢两位老师的无私奉献!

——曾莉


      今天我比较感兴趣的是绘本中的性教育问题。在一个关于家庭教育的案例里,可以看得出在这个家庭教育中,家长不尊重孩子的意愿,使用强迫的手段迫使孩子遵守自己的规则,使得孩子原本的意愿和想法没有得到尊重和理解,那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变得非常的没有边界感或者是侵犯他人的权利和边界,人格脊柱是不完善的,他没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良好的安全感,良好的情绪处理能力,面对问题的求助能力和资源使用能力。我非常能够共情案例中的小朋友,因为我感觉自己的人经历跟他非常的像,现在的我也确实面临的人际交往,情绪情商,边界原则建立等方面的一些问题。我觉得家长应该学会家庭教育,学会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成长,因为家长最终的目培养孩子的目标其实是让他能够独立的解决问题,而不是帮他解决问题。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在性教育或者等其他教育上提供坚实的基础。

——曾海丽


       今日培训让我深刻意识到:

      性安全不是“禁忌话题”,而是“生命教育”;法律不是“遥远条文”,而是“保护工具”。作为与儿童相关的成年人,我们既要成为敏锐的“守护者”,也要做淡定的“引路人”。

      感谢这次培训,让我在知识、技能与责任感上同步成长。今天的培训让我深刻体会到,保护儿童性安全是一个立体工程,它需要法律的“硬铠甲”,也需要教育与沟通的“软铠甲”。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作为教育者还是监护人,都是这个保护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任重而道远,但今天的课程为我指明了方向,赋予了前行的力量。

——欧桂娟

  

      通过今天的学习,补充了在性教育中法律知识的空白,较为系统的了解了儿童性侵害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不同层级,法律规定所对应的惩罚标准及落实儿童性保护所需要的多维社会治理规范,让我对未来的性教育科普更有信心和决心,在防范的上游家庭和学校积极的开展工作。

      在下午的课程中,对儿童性教育绘本的了解和应用方法,有了新的认知,了解到性教育绘本不仅仅传递性别知识,是全人教育的有效工具。做好家长的性教育,是做儿童性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我感到做好家长的工作意义深远

——张瑞

    

      今天的培训内容深刻而丰富,上午聚焦于宏观的“刚性”法律体系,下午则切入微观的“柔性”教育艺术。这一刚一柔,共同勾勒出我们为儿童构建安全成长环境的完整蓝图,让我深受启发。上午的课程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有效的儿童保护体系,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动态生命体。强制报告制度是“哨兵”,要求我们成为警觉的眼睛和耳朵;国家监护是“安全网”,确保在任何情况下孩子都有最终的依靠;多部门协同是“作战体系”,要求我们打破壁垒,形成保护合力;专业干预是“修复之手”,旨在疗愈创伤而非造成二次伤害。而下午关于性教育绘本的探讨,恰恰是这个庞大体系在最前沿、最细微处的实践。如何判断一本绘本的尺度?其核心原则与法律体系的精神完全一致:“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绘本的“适龄性”对应着法律干预中的“儿童视角”;绘本的“含蓄与尊重”对应着专业干预中的“减少二次伤害”;绘本旨在赋予孩子“被知识守护的安全感”,而这正是整个法律体系追求的终极目标——让每一个孩子都生活在安全和尊严中

——徐光妮




感谢第三组学员的供稿:刘育红、桑珊珊、李育芬、聂粤华、段靖萱、柴晓琼、李颖。



END


编辑:桂圆

一审:流星 白丁

二审:伍春红 龚江 孙英武

审校:Kitty

来源:春风心理应激干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