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研究“青少年抑郁”?

作者:隋芳林(原创) 2017-01-07

同样作为青少年,我们如何研究?


目标

通过我们、专家团队以及学校的努力:

       改变抑郁学生群体的不清楚自己状况、不敢说出口去寻求帮助、害怕被贴标签、被家人朋友误解的艰难现状,能及时寻求帮助;

       让学生群体以及老师、家长能够对抑郁症有基本的了解,知道如何应对各类情况;

       让学生群体了解如何预防抑郁的发生;

       希望同学们学会与抑郁共存。



我们将使用
定性、定量与创意研究
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


文本分析:阅读关于抑郁症的著作(纪实以及小说)、研究报告以及学术论文,分析人们与抑郁症患者接触中不同行为对患者的影响,为日常生活中应对此类事件提供参考,以此为基础制定改变青少年抑郁群体艰难现状的初步计划。


撰写学术札记:摘编《抑郁症》(贝克、阿尔福德著)一书中的专业内容,使文笔尽量生动易懂,让关注者对抑郁症有一个基本的、正确的认知。

访谈:与深圳市康宁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的专家以及心理咨询机构和社会服务机构的专业人员联系,进行关于中学生抑郁群体的主题的访谈,了解周围遭受抑郁困扰的同龄人的内心世界与现实生活,获得专家对我们团队计划的指导。

与遭受或曾经遭受抑郁困扰的人们(尤其是学生)进行交流,通过他们对各种不同的应对方式的回应来调整我们的应对计划。


定量研究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搜集关于同龄人对于抑郁症的看法、了解、认知程度等等数据,以此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

调查现阶段学生群体对抑郁防治的需求是什么,根据需求来有针对性地设计措施。


创意研究



文艺宣传计划:设计宣传卡片与宣传册


艺术创作:创作漫画,发挥项目小组的艺术特长,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主要面对儿童以及青少年),以生动形象的方式,通过对专业内容以及故事描绘使关注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抑郁症患者的内心世界。为了使我们的绘画作品更能令人接受,将故事主角设定为动物头、人的装束的或多或少遭受抑郁困扰的人物。


视频记录:我们将用视频持续记录我们的进程并形成一个纪录片。


我们如何分析数据与素材


1.通过阅读进行文本分析,整合各种案例与应对方法。

2.与专业人员联系,进行关于中学生抑郁群体的主题的访谈。

3.进行问卷调查,采集信息。


预期的研究结果


1、形成有关青少年抑郁的科普及应对预案;

2、完成以《抑郁症》为基础的文章撰写;

3、完成漫画人物的基本设定以及相关游戏的构想。




干扰因素与限制


要尽量控制自变量跟因变量,避免无关因素的影响,调查时取样与人数要避免偶然性,最好随机取样,日后若要做实验最好采取双盲实验。


1.抑郁群体难辨别

       真正患有抑郁症的人可能会羞于承认,尤其是学生害怕被贴上标签、受到排斥便而选择缄口不言,可能导致我们公开的活动(比如问卷调查)难以收到如实反馈,甚至被不了解的同学嘲笑,进而影响结果信效度。

       为了尽量避免此类影响,匿名调查、校园内私密安全的空间、抑郁症科普都显得非常重要。

2.病症不自知

        抑郁情绪可能让人误以为自己有抑郁症,来访者也许会因为各种原因夸大了自己的症状,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多方印证,不能草率联系专家,也不能让来访者感觉我们“拖时间”是因为对此不重视。

       而患有抑郁症的同学中有些可能会认为自己不需要帮助而拒绝咨询与治疗,这时就需要与老师和家长商讨。

3.措施效果

       在我们的帮助下痊愈的同学也许同时还在使用其他的治愈方法,需要排除其它影响因素。还有共病问题:抑郁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其它精神障碍,会影响措施效果。这里就需要专业医师的帮助。

我们需要的支持

1、国内外中学生抑郁应对方案;

2、可以接受访谈的诊断为(现在或曾经)抑郁症或抑郁状态的中学生;

3、相关文献、书籍等资料的推荐(资料共享)




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将在第一阶段Think Big中为达到日后的科普目标做准备,同时制定出能够改变中学生抑郁群体艰难现状的初步计划。通过我们——屹耳的蝴蝶结,给遭受抑郁困扰的青少年的世界带来一丝乐观与希望。


作者简介

隋芳林,深圳中学学生,“屹耳的蝴蝶结:青少年抑郁同辈科普与帮助”项目发起人。


(原创,转载或摘录请注明出处)


编辑:一路阳光

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屹耳的蝴蝶结

0

相关推荐